第一个10万台量产车下线,理想用了13个月,第二个,理想用了仅仅10个月,第三个,7个月……昨天,理想家庭科技日在理想常州工厂举行。第40万台理想汽车下线,距离第30万台,仅仅过去了三个多月。
【资料图】
最近在车企走访,发现多个厂商把自己旗下寄予厚望的高端中大型SUV的竞品,调整为理想L7。原来它们瞄准的都是BBA的X3、Q5和GLC。
理想的现象级成功,如今已经不是只有李想本人在微博上总结,在公司内培训,而是全行业讨论的话题。但是这种讨论,仍然聚焦于理想在社交媒体上运营营销的成功。比如长城不仅一次性安排18位高管集体入驻微博,还在股东大会上将理想封为“微博之王”。
如果仅仅是参加理想家庭科技日的发布会,人们的这种印象还会被强化。
在之前的社交媒体直播上,李想就预热过这次发布会的内容,不仅有理想城市NOA的相关进展,还有更强的技术要发布。所以当现场你听到理想的多位高管依次上台,一口气发布了5C高压纯电方案、搭载全新理想同学的理想智能空间、自研认知大模型MindGPT的时候,你不确定到底哪个才是李想口中比城市NOA更炸裂的技术。
理想同学+MindGPT创造的空间交互2.0是最有可能的那个。这套方案赶上了最近科技圈的两个最大的时髦,一个是横扫全球获得10亿用户的ChatGPT,一个是改写AR/VR赛道、定义空间计算的苹果Vison Pro。理想的做法是把车内当作一个固定的空间计算场景,打通全车多音区的数字硅麦语音信号、车内的3D ToF摄像头、IR传感器等视觉信息,利用多模态技术,让理想同学的感知能力将变得更像人。
“耳眼脑”并用之后,乘客和理想同学之间的交互更自然,更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指代的物品丰富了,方向变多了,无论是屏幕上的电影海报,还是斜后方的座椅、斜前方车窗,理想同学也能看得懂。同时,MindGPT大模型上车之后,理想同学可以向乘客提供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它可以成为一位车辆“专家”,知识渊博的“学者”,因材施教的“老师”,走遍世界的“导游”,无所不能的“助手”和更懂您的“家庭成员”。
这种空间计算的想法雏形,可能是理想当年推出的后排屏幕手势操作。由于技术并不成熟和用户的接受程度不高,最后这个功能并没有成为杀手级的应用。但是当苹果和OpenAI引领了空间计算和大模型的技术潮流。理想再推出这样的方案,就更容易成功。因为创造应用场景、整合技术方案、然后推出概念、制造流行从来都是理想所擅长的。
理想官方Keynote上就把这一场景拆解成了五项技术的整合:AI交互界面、AI百科问答、任务大师AI版、AI绘画、多模态可见即可说2.0。这些功能将全量推送给L系列的所有用户,理想ONE(参数|询价)车主也将获得部分功能。
在高压纯电方案的技术说明会上,理想的这种特长再一次表露地淋漓尽致。本来理想家庭科技日初版海报上有一个4C的标识,这是和小鹏等800V高压先行者一样的技术标准。但是最终的海报和发布会上,理想推出的是5C,并且非常形象地将自己的技术,和5G通信技术相提并论。提出的“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口号,也恰好压了潜在竞争对手一头。
理想宣布,将研发、建设并运营5C超级充电网络。到今年年底,他们将建设完成超过300个超级充电站,2025年超过3000个。同时发布会上还展示了自动充电机器人等智能技术,未来车辆会自动行驶到充电车位,自动泊入。充电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可以自动插枪充电,全程无需下车,完成充电后自动结算,自动驶出。
之前预热多时的理想城市NOA的相关信息也在本次发布会上公开,理想城市NOA技术架构的特点是:
使用NPN(神经先验网络)特征和TIN网络增强BEV大模型,做到不依赖高精地图,识别万物。
使用模仿学习让规控算法做出更加拟人的决策。
全自动、全闭环的训练平台支撑大模型持续进化。
从今年3月开始,理想已经在城市NOA的早早鸟和测试车辆上,开始运行NPN网络,提取和存储NPN特征。通过城市NPN覆盖的研发平台可以查看现在NPN的覆盖情况。绿色代表已经通过测试验证,是可用状态;红色代表有NPN特征但有待验证;灰色代表没有NPN特征。在早早鸟和测试车高频出现的北京和上海,已经有不少绿色可用的NPN路口;同时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很多红色的NPN特征点。
接下来,早鸟用户加入后,该平台点的颜色变化速度会越来越快,也就意味着城市开放的就越来越多。而且和小鹏的方案类似,为了弥补非开通城市的用户体验,加快城市NPN覆盖,理想城市NOA也一并推出通勤NOA,用户自己设定路线、自车学习NPN特征,学成之后就可以在上下班路线上使用NOA功能了。
有了通勤NOA,就不用等整个城市NPN特征训练都完成。设定好自己的通勤路线后,只要天天开这条路,相对简单的路线,基本1周以内就可以完成激活,较为复杂的路线预计2-3周也足以完成训练。理想预估通勤NOA,可以覆盖理想车主95%以上的通勤场景。将于本月开启北京和上海的城市NOA内测,早鸟用户可以率先使用城市NOA功能,下半年理想将开放通勤NOA功能,以及更多的城市NOA区域。
随着增程混动方案逐渐被市场接受,还有大量的燃油车巨头推出混动车型。中国30万+以上的纯电车型目前都面临着销量瓶颈的问题。今年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虽然继续稳中有升,但是基本的推动力是混动,纯电瓶颈非常明显。如何打破用户纯电远程出行焦虑的刻板印象成了行业难题。理想的超强传播能力,或许能够成为破局的催化剂。
在这次发布会上 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理想的超级旗舰——理想MEGA也宣布了命名并且在PPT上露出了一条侧面的轮廓。理想商业副总裁刘杰宣布,理想MEGA凝聚着理想“双能战略”的最新科技成果,我们有信心,它将成为50万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打破高端纯电动车无法成为爆品的传统认知。
微博是理想最重要的社交媒体阵地,也是理想发布会成果最重要的试金石。这次发布会后,如何认知理想目前在销量上的巨大成功,两方面意见在继续撕扯。一方认为理想洞悉用户需求,组织和管理上领先;一方认为理想在技术投入上偏保守,目前的销量是坐拥增程混动的红利。
关于NPN(神经先验网络)所采集到的“特征值”是否符合地图采集资质的要求,理想城市NOA演示到底算“无图(高精地图)”还是“有图”的争论也在微博上出现。理想智驾副总裁郎咸朋和李想本人都在微博上亲自下场回应,这个和清华大学合作的成果,月底将在CVPR2023会议上发表论文,接受学术界检视。
或许理想也意识到,相对于华为、小鹏等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的先行者,他们想要立下“遥遥领先”的flag难度很大。所以和理想销量优势直接相关的理想常州工厂成了理想此次“秀肌肉”的主战场,不仅发布会在这里举行,还重点安排了“厂长”李斌(同蔚来创始人重名)带领媒体人们参观工厂。
理想的常州工厂,是行业里第一个实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高质量交付”的生产基地。在理想L系列的三款产品发布后,理想的常州工厂次月即攀升至产量接近一万台,后续产能持续破万。
而行业内普遍的现状是,发布到大量交付之间的时间窗口被拉长到半年左右。一些新势力品牌的产品,即使短期内在传播上形成了规模,消费者也在等待中丧失了耐心。但是很多人仅仅把这种优势理解为营销的优势。没有看到理想常州工厂在数字孪生、Li Mos和连山等自研产线操作系统方面的投入,并且把“将工厂视为产品运营”的理念真正落地,不断迭代优化生产线的效率。
很多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中国企业比跨国车企在制造方面更领先这个巨大的转变。即使特斯拉也是在中国解决的产能问题,并且朱晓彤因此被晋升去管理特斯拉的全球工厂。但是当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江淮的工厂比保时捷更先进的时候,他在社交媒体上还是收获了大量地嘲讽。
理想最近L系列的销量爆发,让理想北京工厂的投产按下了加速键。中国在制造环节的优势,通过对特斯拉的先进成熟的模式的学习,在理想身上获得了一种放大效应。理想已经连续两个月营收破百亿,实现了正向现金流。账上600多亿充裕的现金储备,必然导致理想在NOA、充电网络上进行更加坚决地投资。
即使理想在产品和技术端还无法像一些西方科技公司那样投资原创技术并引领潮流。但是制造和模式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大,很有可能导致“涌现”和质变的发生。
不要忘了,李想本人非常欣赏的苹果,也长期被误解为一家擅长“发布会”和“产品定义”的公司。直到在库克的努力下,iPhone 和iPad 的销量奇迹,不断转变为供应链和硬核技术的提前投资,最后苹果和对手的距离被越拉越远。
李想本人最近在微博上表示,“理想L系列相当于苹果Mac,纯电系列相当于iPhone。”很多人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李想并非在描述自家的产品形态,而是在为公司在时间轴上做定位。
但是要把这个“牛皮”实现,理想首先要先过“纯电”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