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小说月报》编辑部承办的肖勤长篇小说《血液科医生》分享会举行。《血液科医生》作者、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肖勤,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小说月报》《散文》主编汪惠仁等出席分享会,活动由《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主持。
《血液科医生》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力作,该作品采取单元式叙事的方式,讲述血液科医生黄栀子、夏曦、陈蕴竹等人与血液病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作品一经出版便广受专家、学者及读者的关注。作家孟繁华评价说,《血液科医生》的故事在我们经验之外,但黄栀子、夏曦以及那些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态度给我们以巨大的震撼。作家潘凯雄认为,作品在大力张扬人性中的温暖与善意,医者、亲朋、病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同暖意与善行,或大或小,或隐或显,其实都是支撑着每一位血液病患者活下去、好起来。对医疗题材作品而言,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作家李云雷则认为,这是一部观照人世更观照人心的悲悯之作,肖勤以仁慈之心关注血液科,也关注人世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人间苦难但又蕴含着希望之光的艺术世界。
在分享会上,肖勤介绍说,她在近20年的行政工作经历中曾分管科教文卫工作。从那时起她就开始思考怎样用文学的方式——中立而客观的方式,来展现一个真实的医疗环境和真实的医生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她认识了重庆新桥医院血液科主任张曦,通过张曦她知道了血液科医患之间有特殊而持久的情谊,于是她决定书写这种爱与守护的医患关系。
“真实的生活远远比小说精彩。”在肖勤看来,血液科是一个将人间真情和悲欢离合浓缩到极致的地方。小说中黄栀子本身就是血液病专家,却偏偏患上了白血病,她拒绝对自己的救治,因为她的救治观是当下式的——就是只看眼前,而只看眼前导致了她的消极和逃避。和她不同的是,科室主任夏曦的救治观却是积极向上、往前看的,他认为医学的精进正是源自一次次的不妥协,两个人的对抗和冲突其实是两种医学态度之间的对抗,也给了读者第三双眼睛去看待医者与医学世界,去了解身为凡人的医者。
肖勤分享说,《血液科医生》写尽人间悲苦,更见证了人间温情,在这个世间,每天都有若干感人的细节发生,与其说是审美的重组,不如说是看见和相信。这本书,除了主人公黄栀子和夏曦,很多人都喜欢杨宝贝、涂金钱和陈笑笑这三个人物,而支撑起三个人物的恰好是细节。杨宝贝是被父母抛弃的女孩,父母找回她是为了给弟弟捐献骨髓,但她却开口要几十万元和一套房;涂金钱花天酒地,当着妻子的面和年轻女孩子们打情骂俏,其实是为了自己死后妻子不用伤心;护士陈笑笑用所有的爱拥抱这个世界,却在袭医事件中失去未婚夫,最后毅然奔赴湖北抗疫,用生命实现与未婚夫的誓言。
“作家应该是用心观察生活,观照当下,当然细节背后的功夫,还是深入生活。”肖勤认为,人物有灵魂,得到大家的喜爱,最终是靠大量细节把人物立了起来,状况、环境、情绪、背景、眼前所见,这些细节让人物和情节更饱满,让虚拟的真实得到读者的认同,一个必不可少的创作条件就是写好细节。
“在当代的文学评价体系中,长篇是一种极具难度的文体,是对作家经历、经验、才华、思想、精神、技术,甚至身体和耐力等的综合考量。”在徐福伟看来,优秀的小说家要想写出好的长篇小说,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敏锐生活感受力;其次,还需要将阅尽苍生的经历内化为深沉的情感体验,不断地在内心发酵升华,这样才能写出带有时代普遍意义的“共通”故事、“共痛”情感的长篇小说。肖勤的长篇小说《血液科医生》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她多次到重庆新桥医院血液科和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蹲点采访,花了九个多月时间跟班查房和学习了解血液科护理、救治和骨髓移植等医学常识。这是真正意义上有难度的在场写作。肖勤的这种创作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位作家学习。
徐福伟评价说,《血液科医生》向内关注的是人性、人心、人道和人情,向外则是展现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生命运浮沉与生存境遇,聚焦血液科医生与患者这两个特殊群体,在这两者的“救人与被救”“度人与度己”的审美对照关系中,凝聚着我们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情感。肖勤在创作的过程中,是以“一种同情心同理心去贴近人物,走进其内心深处,了解其最为幽微隐秘的心灵深处的悸动,去捕捉人物生命升华的每一个瞬间。这正是对人性的基本尊重,也是对人物生存处境深切的体谅”。正是因为她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塑造出“生气灌注”的夏曦、黄栀子等人物形象。这具有生活的质感与痛感的鲜活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丰富了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医师人物谱系画廊。
“《血液科医生》是一部关于爱的小说,希望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汪惠仁表示,小说的故事构架让他联想到文学何为。文学让我们再一次进入你以为了解的生活与世界。黄医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她自己没有变成病人之前,她以为她是懂病人的。黄医生成为病人,她更是我们每个人,她替我们每个人重新进入生活、生命与世界的真相中。黄医生康复,她还是我们每个人,像一个到远方冒险的人,九死一生,回到故乡。这就是写作的意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编辑/曹雯
二审/舒畅
三审/黄蔚